至中科院第144期论坛聚焦土壤水盐遥感进展
发布时间:2022-10-30
2017年7月13日上午,第144期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学术论坛在新技术园区举行。此次论坛由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文江研究员主持,约请了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丁建丽教授*【丈量显示系统】该机采取光电编码器收集试样的改变角度 回收的塑料瓶和矿泉水瓶:由回收的塑料瓶和矿泉水瓶衍生的轻量化纤维用并提供大量的纤维增强组合于制取F⑴50汽车轮衬和档板作学术报告。

丁建丽教授聚焦于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首先从其概念、内在机理、防治及数据收集模式等方面做了扼要概述。随后,丁建丽围绕时空大尺度,重点介绍了采取光学、热红外、高光谱、主被动微波、近感及系统研发等多种手段及其协同方式对土壤盐渍化进行研究,分为光谱学、遥感建模、特点空间理论及遥感近感协同等多个层面。后,针对水盐变化数据同化研究进行介绍,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进行展望。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丁建丽教授现任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地理学博士后活动站站长,地理学1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地理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兼任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慧城市与环境不同的是不同的行业中不同材料的检测需要不同的实验附具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土壤退化、生态修复等研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在国内学术刊物正式发表了2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文章61篇,出版著作8部,软件著作登记权28项。曾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等奖、新疆第7届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嘉奖。
编辑点评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就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问题展开讨论,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并重点介绍了采取光学、热红外、高光谱、主被动微波、近感及系统研发等多种手段投入环境治理工作当中,为环境污染治理指出仪器选择,将帮助相干部门更好的实行环境治理方案。